叠加了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的制度创新优势之后,天津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更加令人“惊叹”。
近日,国务院发布第六批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共37项向全国范围推广。一个令人印象非常深刻的数据是:其中10项均来自于同一个自贸试验区——天津自贸试验区,其贡献占比高达27%。
仅以30平方公里的天津港东疆片区(以下简称:东疆片区)为例,伴随着自贸试验区的建设和开放,“制度良种”在其中不断生根发芽,持续生长的制度创新改革红利,又不断吸引各类要素资源集聚于此,形成区域蒸蒸日上的新动能。
“世界经济深刻变革,产业交融时刻都在发生,新动能也不断孕育,东疆要抓住这个机遇,围绕国际自由港的产业特征,聚集新的功能要素。” 天津东疆保税港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沈蕾说。
致力于打造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核心功能区的东疆片区,于2015年成为中国北方首个自贸试验区——天津自贸试验区的核心片区,2020年5月15日又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为综合保税区。
功能定位不断的提高的同时,6月30日,东疆片区企业开办进入“秒批”新时代。首批智慧审批共完成18家项目公司的设立,全部营业执照打印完成用时不到一小时。
“秒批”的实施载体,是位于天津港东疆片区政务服务大厅内的一个2.0版的智能工作台。18家之一的某国内大型飞机租赁公司,借助这一工具办结了项目公司的设立登记业务,并领取了天津市首批智慧审批营业执照。
“我只要按照提示的申报流程进行简单操作就顺利完成了登记申报,申报流程更加简化了,审核速度也明显加快了!”在拿到营业执照后,该大型飞机租赁公司经办人赞不绝口。
从4月9日正式运行,到6月30日升级至2.0版,一个小小的智慧工作台,推动着天津港东疆片区智慧审批的进化——以融资租赁和金融租赁项目公司新设登记标准化、批量化作为应用场景,通过申报流程高度标准化、住所地址固定模板、营业范围规范化代入、审批文件后台植入共享、系统自动核验等技术方法,实现企业开办的“秒批”。
可以期待的是,智能工作台或将会有进一步突破。在融资租赁、金融租赁项目公司新设登记之外,更多一般经营项目应用场景会被纳入智慧审批,企业开办的再简化,审批效率的再提升,将会打造一个多元化创新、高水平开放、高水平发展的营商环境。
“秒批”及其背后持续深化的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并不是天津港东疆片区创新试验的全部。
在7月10日商务部召开的关于自贸试验区第六批改革试点经验网上专题新闻发布会中,天津市滨海新区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贾堤表示,截至目前,天津自贸试验区已累计实施了428项创新措施,先后向全国和京津冀地区总结推广了230项试点经验和实践案例。这其中,涉及投资管理、贸易便利化、金融开放创新、事中事后监管等领域。
日前,由中梁控股集团旗下资本运营平台出资设立的天津中梁商业保理有限公司在东疆注册成立,注册资本金1亿块钱。中梁保理自提交类金融企业研判材料至获得天津市金融局批复,仅用了8个工作日。
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发布的《天津市金融运行报告(2020)》也显示,东疆是全国首个获批开展经营性租赁收取外币租金业务的区域,试点以来累计办理业务突破77亿美元。
政府服务高效、贸易便利化、投资自由化,这是在商务部近期调研中,外资企业所认为的自贸试验区最具吸引力的3项因素,也是天津自贸试验区在持续的制度创新中,所形成的吸引力所在。
作为“全国改革开放先行区”和“制度创新试验田”,包括“秒批”在内的一系列制度创新,正在推动重点产业要素向天津港东疆片区加快集聚。
根据天津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天津港东疆片区重点发展航运物流、国际贸易、融资租赁等现代服务业。目前,这里注册企业总数超过10000家,平均单体规模超过7000万元,国内外投资已经连续10年快速增长。
数据显示,即使在疫情的影响下,今年一季度天津港东疆片区依然实现了新增注册企业540家,同比增长18%,新增注册资本实现418.5亿元。其中新增外资企业20家,注册资本41.7亿美元,同比增113%。
融资租赁是天津自贸试验区的“金字招牌”,也是天津港东疆片区领先全国的优势产业。截至4月底,天津港东疆片区已完成1613架飞机、122台发动机、196艘国际航运船舶、24座海工平台租赁业务,租赁资产总额超过万亿元,跨境租赁业务占全国的80%以上。
与此同时,进口保税租赁、离岸租赁、联合租赁、资产包租赁等四十多种租赁业务模式的不停地改进革新突破,也形成了业界公认的“东疆模式”,引领推动中国租赁产业创新发展。
租赁业务模式的创新还在继续。近日,全国首家专注于设备租赁和资产管理的物联网科技金融服务商——鑫联享科技有限公司落户天津港东疆片区,注册投资的金额1亿元。鑫联享科技在中国设备融资租赁领域首创了“租赁设备退出”新模式。
优势产业加速聚集,天津港东疆片区功能创新也稳步推进:南航租赁、京津冀租赁、浙北租赁等优质租赁企业相继落户开业,业务涵盖航空、新能源、非货币性资产等领域;小米保理、美的保理先后增资并发挥平台优势,带动上下游企业复工复产,为中小企业融资解困;长久智运和铁铁物流成为天津市首批拥有互联网货运牌照的企业,天津港东疆片区成为全国领先的智慧物流示范区。
7月14日,据海关总署发布的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综合保税区(下称“综保区”)进出口1.42万亿元,增长13.2%,比外贸整体增速高出16.4个百分点。
综保区是我国参照国际上通行的自由贸易园区设立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政策优、手续简便。在我国开放型经济建设中,综保区也发挥着显著作用。2019年,全国综保区实现进出口总值2.9万亿元,占全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9.2%,对我国外贸增长的贡献度达30%。
7月9日,一批新功能在天津港东疆片区落地,这中间还包括高端装备研发、保税检测、智慧冷链、汽车保税存储等。此时,距离国务院批复东疆保税港区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综保区(5月15日)不到两个月。
为支持综保区高水平开放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海关总署于2月25日出台了支持综保区发展的6条措施,其中就提出:支持自贸试验区优先设立综保区,服务自贸试验区建设发展。
天津海关副关长刘心同分析说,东疆保税港区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为综保区,有利于天津充分的发挥综保区和自贸试验区政策优势,积极发展全球保税维修、研发设计、跨境电子商务、服务外包、融资租赁等高端业态,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加工制造中心、研发设计中心、物流分拨中心、检测维修中心、销售服务中心。
同时,逐步推动天津市完善全面开放新格局,更好对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全方面提升国际竞争力,促进天津市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多元化创新、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
7月9日,天津东疆启动综保区新功能新载体发布会,宣布建设一批综保区实体功能平台的同时,还签约了中铁工程装备集团天津设计研究院、中机科(天津)汽车检测实验室等五个重点项目。
以此次落户的中铁工程装备集团天津设计研究院为例,这是研发大国重器的“脑”。接下来,天津设计研究院下属“三所一部”将作为隧道掘进机再制造的研发和技术攻关中心,充分的利用综保区和自贸试验区双重政策叠加优势,积极开展全球保税维修、研发设计等高端业务。
“随着试点布局一直在优化,制度创新力度慢慢地加强,自贸试验区将继续走在全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最前列。”商务部自贸区港司司长唐文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