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器之都柳市镇居全国100强镇第15位和浙江首镇

来源:博乐体育app官网    发布时间:2024-08-24 21:42:26  提示:点击图片可以放大

  2020年9月8日,竞争力智库、中国信息协会信息化发展研究院和北京中新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机构在京联合发布了《中国乡镇综合竞争力报告2019》,同时公布了2019中国百强镇。2019中国百强镇人口平均为22.86万人;公共财政收入平均为19.25亿元,较上年增加1.19亿元;工业公司数平均为2891个,较上年增加384个;规模以上工业公司数平均为187个,较上年增加4个。

  2019中国百强镇分布在8个省区,大多分布在在东部地区,江苏38个和广东31个遥遥领先,占的近7成,浙江13个、山东7个、福建5个、河北4个、河南1个、贵州1个。

  在2019中国百强镇名单中,位居第15的浙江乐清市柳市镇引起了电能革新/命号的高度关注。乐清市柳市镇是中国电器之都的所在地,是目前中国低压电器的集聚地,产值占据约半江山。

  2002年2月6日,温州市电气行业协会会长胡成中收到了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发来的授予温州市“中国电器之都”荣誉称号的证书,柳市作为现代工业文明时代的“中国电器之都”载入史册。2002年底,笔者首次来到柳市采访低压电器行业的发展,行业的活力和实力令笔者激动。

  大约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柳市揭开了电气化的序幕。直到1965年,除了柳市中心有几盏电灯外,周边村根本不通电。就是在这样一个时间段,一批柳市的创富英雄在不断闪烁的煤油灯下问世并开始成长。1958年3月,郑元豹在柳市出生,1961年3月,柳市一位裁缝师傅新添了儿子胡成中,1963年7月,柳市一位鞋匠新添了儿子南存辉,同月,高天乐也来到了这样一个世界上。在十分朦胧的电气化光芒照耀和艰苦的生活环境下成长的他们绝无可能想到自己会借电气化的大潮冲出柳市走向全中国和全球,成为20年后中国乃至全球电气化加速的最重要推动力量之一,更想不到会自己的创富行为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史上一道无比耀眼的光芒。

  2008年11月30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发布的“中国改革开放30年30个优秀集体”中,“浙江省乐清市柳市镇”位居前列。柳市镇是创造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世界经济奇迹贡献杰出代表的“温州模式”的发源地,长期位居温州经济第一强镇。而此次的名单表明,柳市镇为浙江的第一强镇。

  以柳树下形成集市而得名的柳市在市场发育不成熟的漫长岁月里长期处在贫穷落后和不安定的状况下。据《柳市镇志》记载,柳市人在历史上长期生活在贫苦和不安定的环境中,海盗和台风经常出没。东晋太元十七年(392年)6月,飓风急雨,海溢,人多溺死。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六月,海水淹没柳市。明弘治十二年四月、正德十二年四月,均大地震。自此之后,似乎海溢与地震在柳市生了根,隔三差五就来一、二次,闹得柳市人家毁人亡。民国以后,台风接连袭击柳市。民国九年,柳市小学九间楼房夷为平地。民国十一年,柳市上园村被刮,只剩三座房子未倒。1967年夏,柳市131天未降滴水,十浃河、三条桥、象山湖干涸见底,整个虹柳平原哀鸿遍野。2004年夏,笔者到柳市出差就被台风困了两天。明洪武二年(1369年)、永乐十五年(1417年)倭寇二犯柳市,屠杀多人。嘉靖六年至四十年,倭寇七犯柳市。崇祯五年(1632年)海寇犯柳市。民国33年(1944年)日寇侵入柳市。到改革开放前夜,柳市人在这片49.88平方公里的大地上用勤劳的双手开垦出了2.6万亩耕地,人均耕地面积仅三分左右。

  冲破土地和恶劣环境的束缚,在市场上谋求更大的发展和财富一直是柳市人潜在的冲动。机会终于光临柳市大地,借中国自1978年开启的改革开放世纪伟大创举,柳市人牢牢抓住19世纪下半叶以来席卷全球的电气化大潮展示出自己在市场中的巨大创造力,用短短的30年时间开天辟地地成长神州大地上最富有的群体之一,在这期间不可避免地经历了严酷的挑战和曲折进程,这也反映了柳市人创造和追求财富的毅力。

  作为中国沿海重要商埠的温州是中国较早得到电气化光临的地区,而距温州城区很近的柳市则是一个电气化相当后进的地域。人类1875年建成的第一座发电厂和1880年爱迪生发明实用白炽灯揭开了人类电气化的大幕,1882年7月26日,上海电气公司一台12kW的蒸汽发电机组发电,点亮了南京路上15盏弧光灯,揭开了中国电气化的开端。清光绪22年(1896年),杭州世经缫丝厂自备发电机发电照明,首创工厂夜班照明条件,开启浙江电气化的萌芽。1909年,温州商人李湄川、何醒南等人在永嘉县城小南门外创办温州普华电灯股份有限公司,第二年安装美国产100kW汽轮发电机一台,1914年试车发电,抗战前装机容量增至2096kW,年发电量达420万kWh,温州这一港口城市,因此普照光华。

  1960年5月,温州文成县百丈汲一级水电站建成投产,经110kV温百输电线向温州牛山变电所送电,形成了温州独立电网的雏形,后发展为110kV中性点不接地的温州电网,对温州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1962年,浙江省水利电力厅电业管理局增设地方电业处,并指令基建处丁有德处长负责抓农村电网建设工程,建设区域由嘉兴地区扩大到杭州、宁波、温州、绍兴、金华、衢州等,使农村电网进一步发展。

  大约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柳市揭开了电气化的序幕。直到1965年,除了柳市中心有几盏电灯外,周边村根本不通电。就是在这样一个时间段,一批柳市的创富英雄在不断闪烁的煤油灯下问世并开始成长。1958年3月,郑元豹在柳市出生,1961年3月,柳市一位裁缝师傅新添了儿子胡成中,1963年7月,柳市一位鞋匠新添了儿子南存辉,同月,高天乐也来到了这样一个世界上。在十分朦胧的电气化光芒照耀和艰苦的生活环境下成长的他们绝无可能想到自己会借电气化的大潮冲出柳市走向全中国和全球,成为20年后中国乃至全球电气化加速的最重要推动力量之一,更想不到会自己的创富行为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史上一道无比耀眼的光芒。

  1967年夏天的大旱让年长南存辉16岁的柳市人刘大元找到了一个创造财富的好机会。乐清磐石水库彻底枯竭,不能发电,20岁的刘大元开始做煤油灯卖给人们照明,多的时候,一天做到100多个,全部热卖一空。这次生意给他换来了5000元的巨额财富。

  在这期间,具有创富冲动的柳市人远不止刘大元,柳市的个体经开始慢慢地觉醒。1966年,人民公社和生产大队被允许自办工厂。开始是生产人力打稻机等机器,很快柳市人就发现了更好的东西:到国营企业买旧货,把坏掉的部分相互拆换,然后自己加工一部分,就可以整机卖出去了。不知不觉,柳市形成了全国最大的翁垟旧货市场。1972年,柳市马仁桥农民陈维松、陈庆瑶等11人各出资200元,购置冲床、台钻等简易器材,创办茗东五金电器制厂,加工按纽部件、手电钻按手等电器产品,获利甚丰。1975年,淮北矿物局汇给茗东五金电器制厂汇来35万元,这个天文数字惊动了当地政府。

  20世纪60年代前后几年正是中国电气化大发展的时期,浙江的电气化进程也相当的快,1965年全国的发电设备容量为1508万kW,是1957年的3.25倍,浙江1965年的用电量为14.88亿kWh,是1957年的8.18倍。这样一个时间段,中国的经济运行进入了极不正常的十年,严重影响了生产的正常进行,使短缺经济下的产品供应更为紧张,低压电器就是最为紧俏的物资之一。柳市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开始了对低压电器市场的闯荡。

  说到柳市人创造低压电器这一产业的历史,位于柳市后市街46号的柳市机具厂是一家必须要书写的企业。林庆森老人是当时柳市机具厂的开创人之一,1970年,柳市纸伞厂、柳市木器厂、海屿电镀厂和柳市裁衣厂各抽出一个车间人员成立柳市机具厂。温州有个老客户向林庆森介绍一种名为行程开关LX2的产品,说是市场需求很大。林庆森和同事将LX2拆了进行研究,成立的柳市机具厂专门生产行程开关、按钮等产品。当时,在计划经济的大背景下,电器产品只能在各地的电器经销物资公司或机电公司购买。柳市机具厂有40多名员工,每天能生产100多个行程开关,产品全部卖给机电公司。林庆森等人在宁波推销产品时,发现一些工厂沿街开设门市部。1976年,柳市机具厂将后市街46号通往厂房的走道改成门市部,名为柳市机具厂展销门市部,面积约20多平方米,成为柳市历史上的第一家低压电器门市部。开业不久,门市部门庭若市,每天客人络绎不绝。柳市机具厂的财富效应引起了贫穷的柳市人通过低压电器市场追求财富的无比热情,市场之间的竞争快速变得激烈,柳市机具厂这种集体经济模式在当地慢慢没有生存的基础。1984年,柳市机具厂效益越来越差,门市部被迫关闭。

  对于柳市历史上第一家低压电器门市部还有一种说法,主角是乐清县二轻局下属的集体企业柳市开关厂,柳市开关厂于1977年上半年在柳市后市街开出了当地的第一家低压电器门市部,当时36岁的吴迎春担任厂长。不论是哪一家开设了柳市第一家低压电器门市部,但当时柳市的低压电器产业已开始了萌芽,充分说明柳市的低压电器市场在改革开放的前夜已从地下走向市场并公开化,家庭作坊的电器生产开始形成,柳市民营低压电器产业开始起步。

  这种以门市部和家庭作坊相结合的“前店后厂”在柳市逐渐增多。据不完全统计,到1978年,柳市已发展到54家门市部,门市部类型也在悄悄发生明显的变化,有旧货购销加工、机电配件贩销等。除了主要发源地后市街外,还向前市街、横街等街道延伸。

  1978年12月18-22日,对中国发展进程产生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中国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形成了以为核心的集体,全会决定“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时候,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给中国注入了一股无比强大的持续力量,即基于市场力量的改革开放国策,开始了中国历史上最富有成效的创造价值和财富的时期,并用短短30年的时间缔造出了全球一个真正的经济奇迹。

  柳市人民迎来了数千年来最好的发展时机,在低压电器这个并不特别起眼的领域创造了中国30年经济发展奇迹中的一个更光亮的创举。当然柳市人创造这样的壮举付出了很难来想象的艰苦,也遇到了数次难以忘怀的巨大挫折。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就有数以万计的柳市人背着一袋又一袋电器配件,挤长途车,睡地板,吃干粮,走南闯北全国各地的厂矿用电企业推销低压电器产品。当时,人们用千山万水、千辛万苦、千方百计、千丝万缕的“四千万”精神来形容当地人闯荡市场的情形。柳市人在改革开放初期这种四处寻找产品信息和销路时萌发的市场经济意识茁壮地成为温州模式的发源地,成为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取得巨大发展成就的最宝贵精神财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柳市农民放开手脚闯市场,门市部和家庭作坊相结合的“前店后厂”式样的低压电器企业在柳市快速增多,至1981年,已达300余家。1981年柳市乡镇企业产值达2200万元。到1984年6月,柳市的低压电器门市部已达1000多家,供销员队伍达1万余人,低压电器从业人员超过5万人。

  正当柳市人民放手大胆开拓全国需求远远远没有正真获得满足的低压电器市场时,一场巨大的打击没有一点预告的来到了柳市这个全国市场改革开放的前沿。1982年4月13日,中央、国务院公布了《关于打击经济领域中严重犯罪活动的决定》。全国开始打击经济领域犯罪活动,浙江抓温州,温州抓乐清,乐清抓柳市,柳市一些“冒尖户”成为重点中的重点。5月20日,浙江省委派出工作组进驻柳市。当年乐清县委跟省里派来的工作组意见分歧很大,其中一个焦点就是对“八大王”的处理问题,省工作组认为柳市“八大王”是在搞投机诈骗,他们在短时间内就赚这么多钱就是在搞资本主义。县里跟省工作组争了好长时间,还是没有用。1982年6月12日,省里下文件,乐清县委书记孙宝经和县长林克已被免职,不久还免去了其他两位副书记的职务。

  “八大王”是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在温州乐清柳市这一个市场的最前沿最早富裕起来的个体经营者的代表,是活跃在商品流通领域的8位经营大户,当时就是在全国范围内都具有特别突出的示范作用,他们开创性的致富实践使柳市成为温州民营经济的发源地。在柳市镇最热闹的前后市街,“螺丝大王”刘大元、“五金大王”胡金林、“目录大王”叶建华、“矿灯大王”程步清、“翻砂大王”吴师廉、“胶木大王”陈银松、“线圈大王”郑祥青、“旧货大王”王迈仟的店铺是近邻。辍学的南存辉此时在叶建华的店门前摆了一个修鞋摊。“八大王”凭着灵活的头脑和敢为天下先的精神率先开始了个人创业,并大跨步成为富得冒油的大户,率先盖起了楼房,买起了摩托车,安装了电线年就因经商而闻名邻里的刘大元就是柳市第一个装上电话、第一个购买摩托车的人。

  省委工作组认为乐清县委、县政府在经济领导工作上出了重大偏差,并决定抓捕“八大王”。当时除“螺丝大王”刘大源成功逃脱外,其余7人全部入狱,最重的被判7年有期徒刑。当年,柳市镇工业总产值比1981年下降53.8%,温州全市工业总产值比1981年仅增长2.5%。“八大王”事件是1982年经济整肃运动的冰山一角。此后,乐清经济三年徘徊不前。温州陷入万马齐喑、工业停滞增长的局面。柳市镇更是人心惶惶,创富热情受到了空前的打击。

  在这个危机关头,温州的党政领导给予了前所未有的支持。1982年9月1日至11日,时任温州市委书记袁芳烈在北京参加中国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一次会议上,说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这一对袁芳烈有强大城震憾力的一句话。三个月后,温州市委召开了一次有一千多人参加的发展经济重点户、专业户表彰大会。当与会的众多暴发户们怀疑要对他们“一网打尽”时,袁芳烈在大会上出人意外地说他们是发展温州农村生产力的先进代表,是学习的对象。这一重大的利好消息让柳市人的心很快回暖。

  1983年,柳市人想出了一种自我保护的变通之法,即企业表面上戴着集体所有制的“红帽子”注册登记,实质上在企业内部实行股份合作制。由于这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具有产权明晰、经营自主、机制灵活、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等特征,即使在当时萧索的环境里,柳市镇的低压电器企业还是获得了一定的发展。

  1984年的春天柳市人感觉到格外的温暖。坚定不移的改革开放政策让中央对乡镇企业政策的大大放宽,温州市委在全市乡镇书记以上干部会议上宣布给“八大王”,强调要大胆支持发展商品经济。温州各级领导干部主动和致富能人交朋友,共商加速发展经济的办法。这一消息使柳市人民大为振奋,低压电器产业获得迅猛发展。到1984年6月,柳市的低压电器门市部骤增至1000多家,供销员队伍达1万余人,低压电器从业人员超过5万人,柳市生产制造的低压电器源源不断流向大江南北的各类用电企业。

  柳市人在建设“富裕的社会主义”洪流中走到了全国的最前列。20出头的初中同班同学南存辉和胡成中也加入了这一致富实践。年长南存辉两岁的胡成中在十五六岁时就跟父亲学裁缝,1979年,加入柳市电器供销队伍行列,开始“踏遍千山万水,走遍千家万户,说尽千言万语,吃尽千辛万苦,历尽千难万险”的致富之路,这时有机会睡在火车座位底下是一段十分好的旅程。1984年6月28日,南存辉把自家的房屋折价5万元作为投资,在一个十分简陋的房子里,南存辉、南存飞兄弟和胡成中、胡成国兄弟四个小伙子创了办乐清县求精开关厂,开始了电气事业的长途跋涉。强烈的质量意识和技术创新意识,使求精开关厂把握住了先机。求精开关厂于1986年底建起了全国第一个非公有制企业热继电器实验室,1988年首批领取了机械工业部颁发的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1990年,当国务院六部委联合来柳市大规模打假时,求精开关厂成为重点扶植对象,产值猛增,突破了1000多万元。1991年4月求精开关厂一分为二,事后发展成为正泰和德力西两大知名电气品牌。

  1984年创办的求精开关厂是柳市低压电器大军中的一个新生力量,其成长环境在今天看来相当恶劣。由于柳市低压电器产业是在刚脱离土地的农民手中承受着资金与智力的双重饥渴艰难地生长起来的,市场拉力过大,致使在生产经营方面泥沙俱下,清浊相激,一些柳市生产的低压电器出现了严重的质量上的问题,引起了各方的格外的重视。1984年3月,国家机械工业部就派人来柳市检查低压电器生产,对产品质量提出批评。同年7月23日,《人民日报》刊登了《手段低劣,柳市质次电器销售各地》的批评文章,接着《经济日报》、《经济参考》、《中国机械报》等报刊都相继登载了类似的批评报道,柳市电器业陷入了声名狼藉的困境。

  1985年12月底,对柳市低压电器质量上的问题一直十分关注的国家机械工业部又安排国家低压电器检测中心,从市场购买样品,抽查了乐清柳市十个厂、八种规格共22台产品,抽检结果均不合格。为此,国家机械工业部于1986年4月下文各省市区和计划单列市机械厅局进行通报。从1984年11月至1990年初,对整治低压电器光是发文就发了15个之多。乐清县和柳市区两级都成立了整治领导小组,县级有关职能部门也没有少花心血,但事实上收效甚微,相反受利益驱动冒出了更多的新企业。1989年10月,国家技术监督局、机械电子部、商业部、财政部、国家工商局、国家物价局等六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在乐清县柳市区对生产和销售无证伪劣低压电器产品的情况做了专门调查,并于1990年3月20日向国务院办公厅报告了《关于温州市乐清县生产和销售无证、伪劣产品的调查情况及处理解决的建议》。

  1990年6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创历史地为一个小地方——乐清县单独“发文”——国务院办公厅〔1990〕29号文件,标题是《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技术监督局等部门关于温州市乐清县生产和销售无证、伪劣产品的调查情况及处理解决的建议的通知》,开始了一场彻底整治乐清柳市低压电器生产和销售的风暴。随后,由国家7个部委联合牵头,省、市、县三级政府配合,200人的工作组开进柳市,展开了全国少有的打假行动。当年柳市全镇1267家低压电器门市部曾经遭到全部关闭,1544家家庭生产工业户全部歇业,359个旧货电器经营执照全被吊销。公安部门立案17起、涉及18人,检察院立案26起、涉及34人。工商部门立案144起。1990年10月22日,中央工作组撤退。

  打假“打”得柳市人抬不起头来。许多人感觉到柳市低压电器市场将会消亡。事情的结局却出乎大部分人的预料。经过反复的研究讨论,工作组最终达成了共识:打假决不手软,必须坚决彻底,但“倒洗脚水不能同时把小孩一起倒掉”,“打击、围堵、疏导、扶持”这8字方针,一个字都不能少。时任省工作组组长的翁礼华力主不能一棍子把柳市电器市场打死,而是动员当地政府拿出500万元建起了1.5万平方米的厂房,让那些好的个体私营电器企业进厂正规生产。同时,确定对28家公司进行重点扶持。这年,24家企业取得65个生产许可证,成为全国低压电器行业持证最多的地区。而早在1988年,柳市的求精、万家、新华、佳利首批拿到了许可证。

  一些经过打假“筛选”出来的“良种”在迅速成长壮大,由求精开关厂分开成长起来的正泰和德力西就是杰出的代表。这两家企业比质量、拓市场,在不断的竞争同成长。正泰提出“宁可少做亿元产值,也不让一件不合格产品出厂!”德力西则把“质量立厂,名牌兴业”作为企业始终如一的目标。1999年12月和2000年1月,正泰、德力西商标双双被国家工商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柳市低压电器日后的又一家领军企业天正也在1990年柳市打假高潮时成立,天正的主要缔造者,也是柳市电气企业中唯一科班出身的创业家高天乐指出,假如当年不打假,很多企业还不知道要在黑暗中摸索多长时间。通过严厉打假,许多企业认识到不重视质量死路一条,对怎么办企业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在风云突变的1990年,柳市镇建成电器城,占地面积41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200平方米,设有1400多个柜台。

  1992年初,《人民日报》发表“南巡”谈话,使柳市人彻底摆脱姓“社”姓“资”的困扰。从此,柳市低压电器业步入快车道。2001年1月28日,柳市举办首届中国电器文化节。2002年2月,在第二届中国电器文化节举办期间,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授予乐清“中国电器之都”称号。柳市低压电器集群郑重进入历史记载。

  柳市低压电器产业在中国乃至全球的高度在2007年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2006年12月17日,全球500强企业、全球低压电器领域的领导者施耐德电气与“中国电器之都”的领军企业之一德力西集团宣布在温州成立股份对等的全新合资公司——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董事会席位按照一半对一半分配,董事长由胡成中担任,总经理由施耐德电气方担任,产品使用德力西品牌。新公司专注于低压电器产品的制造、推广和销售,2007年预计产值22.6亿元,息税后利润率约为10%,员工4000人。柳市人第一次在自己的家门口目睹了最真实的国际化竞争。半年后的2007年5月25~29日,“正泰集团第二届国际营销大会”在温州、上海、杭州三地隆重举行,来自全球47个国家和地区的192名正泰经销商代表和用户领略了正泰在中国和在全球电气设备市场上的线万的柳市镇作为“中国改革开放30年30个优秀集体”之一有她独特的过人之处。作为一个以电器产业为主业、在不停地改进革新中发展起来的专业特色镇,柳市傎拥有“中国电器之都”、“中国断路器生产基地”、“中国防爆电器生产基地”、“中国低压电器出口基地”等金名片,是全国城乡一体化发展试验区,国家级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总实力曾高居列国千强镇第14位,浙江省第4位,连续十多年位居温州市第一强镇。

  改革开放30年来,柳市镇的发展领跑乐清和温州。1978年,柳市镇的工业总产值仅为431.96万元,1992年上升到35187万元,2008年达到375.2亿元,是1978年的8686倍,远超同期乐清的倍数。柳市工业占乐清工业的比重从1978年的4.51%上升到了2008年的34.75%。2008年,柳市镇规模以上工业公司达354家,占工业公司总数的10.5%,实现产值322.48亿元,占总产值的85.9%。新增国家火炬计划项目6个,国家级重点新产品2项,新增温州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10家,省级技术中心1个,列入省级新产品试制计划43项,新增专利397项。正泰集团成立了“国家级实验室”,兴乐集团获浙江省标准创新企业称号,天吉公司与中科院合作成立了全国电力金具行业唯一一家院企合作研发中心。2008年高新技术公司实现产值达93亿元,占总产值的24.8%,比上年同期增长4.8个百分点。2008年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0个,浙江名牌产品5个。人民电器集团荣获“全国质量管理奖”,长城电器集团、安德利集团获“浙江出口名牌”称号。全镇已有20多家企业在国外设立办事处和代理商,开展国际化业务经营的企业有500余家。

  2007年柳市镇工业电器市场商品成交额248.37亿元,占市场商品成交总额的68.54%。4家企业跻身全国500强,10家企业进入全国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500强。新增超亿元企业6家,全镇超亿元企业总数达到43家。新增超10亿元1家,全镇超10亿元企业总数达到6家,成为温州市超亿元企业和超10亿元企业最多的镇。2007年新增国家火炬计划项目9个,国家星火计划项目5个。新增国家级技术中心1个,省级技术中心8个。2007年,新增专利技术413项,通领科技集团在美国胜诉,正泰诉施耐德电气胜利。全镇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2个,中国名牌产品11个,国家免检产品36个。

  电气产业对乐清和柳市地方经济的贡献还可以从税收这个硬指标上得到真实的体现。在乐清市地方税务局发布的2007年乐清地税百强名单中,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以14580万元居榜首,浙江德力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以4023万元居第三,华仪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以2492万元居第五,在前10位中有6家来自电气行业。此次入榜的有40家电气企业,纳税额为43829万元,占百强纳税额的52.18%。这份名单已明显展示电气行业已成为乐清超过占据半壁江山的主导产业,而电气产业在柳市中的地位就更突出了。

  乐清和柳市的工业公司特别是亿元以上的具规模电气企业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了重大的贡献。2008年乐清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121家,超10亿元以上的企业14家。柳市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公司354家实现产值322.48亿元,占总产值的85.9%,2007年新增超亿元企业6家,超亿元企业总数达到43家,新增超10亿元1家,超10亿元企业总数达到6家,成为温州市超亿元企业和超10亿元企业最多的镇。从《电气时代》的中国电气工业100强研究来看,2007年柳市超10亿元的电气企业有6家,超1.79亿元的电气企业有21家,这说明柳市超10亿元的工业公司全部为电气企业,超亿元的企业也大多数都是电气企业,乐清和柳市具规模的工业公司也大部分为电气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