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岛未保 多方联动 撑起困境儿童蓝天—— 一例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案例的服务历程

 新闻资讯     |     来源:博乐体育app官网    发布时间:2025-01-11 04:18:15

  厦门市积极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建设,打造未成年人关爱保护的“最后一公里”,营造未成年人和谐、安全、稳定的成长环境。困境儿童是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很重要的服务对象,中华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购买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推进街道未保站的建设,为困境儿童构筑健康成长的温暖港湾。

  2023年年初社会工作者接到社区工作人员转介一例困境妇女(胡某),该妇女疑似被遗弃,其丈夫2018年外出打工之后无法联系,没提供家庭支持,案主无法申请低保,独自抚养三个孩子,身体羸弱,经济困难,向社区救助。社区转介给社会工作者,希望链接社会慈善资源对其进行帮扶。

  胡某身体较弱,仅有六十几斤,学历较低,无业无收入且需照顾孩子,面临以信用卡透支来应对生活花销。孩子奶奶因购买六合彩、欠外债等银行卡被法院冻结,无法领取退休金。

  三个孩子分别就读初中、小学和幼儿园,但都处于失学状态。目前2个孩子与婆婆共同居住社区,最小的孩子跟案主寄宿于集美。

  胡某持有一些不合理的观念,要求孩子吃素,对孩子的饮食来控制。案主将孩子带回老家,之后寄住集美,因种种原因让其三个子女,特别是老大和老二,脱离正常的教育轨迹,直接造成孩子失学。孩子的奶奶因无法领取退休金而需外出打工,无法照顾孩子。

  社会工作者评估后,将孩子复学和缓解家庭经济困难列为核心需求。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支持理论,在构建社会支持网络、缓解家庭经济压力、孩子复学、提升照顾者的监护能力等方面开展服务。

  以社会支持理论为指导,搭建多方联动框架,加强困境儿童及其家庭的社会支持网络,共同助力困境儿童帮扶。

  精准评估需求是服务开展的关键一步,社会工作者入户时快速摸清困境儿童及其家庭的需求。在社区转介后,鉴于案主居住离社区较远,社会工作者首先进行了电话访谈,随后带领志愿者来到案主居住地(集美)开展入户探访服务。入户后发现案主情况复杂,面临经济帮扶、孩子复学、家庭关系调整、政策咨询等多种需求。社会工作者将需求分轻重缓急、分主次面、分先后来排位以便开展服务。社会工作者评估案主最重要的是经济困难和孩子失学问题,故综合评估后社会工作者把经济帮扶放在解决首位。

  初次入户后,社会工作者协助服务对象申请南普陀慈善会救助,一周后该家庭获得南普陀慈善救助金4000元。社会工作者也将案主的情况反馈社区,社区将其列为重点帮扶对象,为其上报2023年度思明区“新春慈善快车”慰问并联系爱心单位顶释寺于2023年1月给予其现金慰问。

  搭建 “街道+社区+社会工作者+相关单位+志愿者”多方联动合作框架,建立以街道+社区+社会工作者为主轴的团队,多方联动推进难点的解决,让困境儿童复学

  新学期开学后,社区、社会工作者、学校、派出所等联合入户 ,经劝说,孩子的奶奶同意让老二尽快复学。2月22日召开督导员、社区(社区副书记、儿童主任)、社会工作者、教育专员等联合进行问题解决会谈 ,经协商,且学校和社区爱心午托机构帮忙减免相关联的费用,奶奶同意让老大下周一回中学就读。多方联动介入下,一周内让两个孩子实现复学。

  3月初街道链接公益性岗位,协助孩子的母亲申请临时救助并进行体检,以便应聘街道公益性岗位。胡某在体检中被发现患有精神疾病,随后协助进行精神残疾鉴定并申请事实无人抚养。4月,三个孩子的事实无人抚养费用(每个月每人2800元)审批下来后,孩子复学和经济困境得到根本解决。

  鉴于其奶奶与妈妈的监护能力不够,4月初邻里关爱志愿者、社区儿童主任、社会工作者、孩子的母亲、奶奶等进行会谈,商谈住宿安排。帮扶小组与服务对象等不定时进行会谈,监督资金能真正使用在孩子的生活和教育上。社会工作者链接学业帮扶志愿者进行课业辅导、服务中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进行心理疏导、挖掘孩子母亲的能力,带其走出家门,鼓励其参加家庭教育讲座、参与志愿服务,改变其不合适的教育观念,提高其监护孩子的能力,运用正向方式教育孩子。社区链接共建单位爱心资源进行节假日入户慰问,为孩子送去现金及辅导书本等。8月街道引进资金进行危房改造,9月老三也顺利派位就读小学。在未保站多方联动关爱下,三个孩子的生活与学习步入正常化。

  本次个案服务从2022年12月15日开始接案,2023年9月20日结案,不包括电话沟通外,入户探访、多方座谈等共计12次服务。服务成效如下:

  搭建以“社区+社会工作者+N”为主轴的帮扶小组团队,动态关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社会工作者通过问题评估量表、面谈观察等多种形式做评估,孩子心理健康状态良好。从母亲行为改变可见监护能力有一定的提高。

  缓和家庭关系。孩子的母亲与奶奶共同协商住宿安排、抚养金使用,激烈的家庭矛盾得到缓和。

  在现代基层治理现代化背景下,中华街道未成年保护工作站构建“街道+社区+社会工作者+相关单位+志愿者”多方联动的未保工作机制,形成多方关爱、多方参与、多资源、多团队共同助力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局面,织密未成年人 “兜底、风险、关爱”三张网。在服务中发现:

  本案例中服务涉及慈善会救助、爱心单位帮扶、街道提供临时救助、公益性岗位、社区协助申请事实无人抚养、派出所与学校政策宣传、社会工作者链接近邻资源、提供心理关爱专业服务等。

  在多方联动机制中,街道、社区、社会工作者、志愿者、慈善资源等各方扮演着不一样的角色,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本案例联动多方,既发挥现有体制的街道和社区的优势,又发挥社会工作专业的优势,同时联动邻里志愿者、爱心商家、共建单位等共同助力帮扶,将现代治理多方参与同未保站工作进行了结合。